亲情中华·中国寻根之旅 | 解锁电力能源密码 延续夏布千年传承
欧洲壹佰君网消息:8月10日,“亲情中华·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江西新余营行程第五天,海外华裔青少年走进分宜县,探寻传统工艺与现代能源的交融,体验非遗文化的匠心传承,在动手实践中感悟中华文明的智慧与魅力。
上午,营员们走进国家电投江西公司分宜电厂,实地参观企业展厅、660MW 机组集控室、零碳智慧电厂展厅、智慧燃料系统等场地,详细了解火电生产流程、工艺,全自动机器人制样、采样流程,机组运行及环保指标等情况,亲身感受到现代化电厂绿色发展的创新实践、科技与环保的深度融合。电厂的高效运作让营员们惊叹不已,也让他们对“双碳”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随后,营员们来到了中国夏布文化村。营员们系统了解了夏布的制作流程,从苎麻原料到成布的传统工序,十余道流程依循时令与温湿度,彰显“天人合一”的古老智慧。夏布纺织匠人现场演示了脚踏手引、投梭打纬等织布技艺,动作娴熟精准,营员们近距离感受精湛的织造技艺。在成品展示区,不仅陈列着古朴的传统夏布匹料,更集中展示了夏布从“布”到“艺”的华丽蜕变。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体验了麻纺织手工制作,从剥麻、绩纱到织布,感受“一丝一线”背后的匠心精神。营员们感慨道:“原来一件夏布衣服要经历这么多工序,古人的智慧真令人敬佩!”
午后,营员们走进分宜麻博物馆,这是全国首家以麻为主题的新型主题博物馆。馆内陈列着从古至今的苎麻纺织器具、夏布服饰及工艺品等,展示了夏布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在服饰、书画、家居等领域的应用。一件件展品向营员们讲述着被誉为“中国草”的苎麻,历经锤炼后化为柔软坚韧的麻线的全过程。
参观结束后,分宜县洞村乡竹编第五代传人李年根为大家带来了一堂生动的竹编技艺课。竹编是江西传统手工艺之一,以柔韧的竹丝编织成筐、篮、席等生活用品,兼具实用与艺术价值。李师傅耐心示范,教大家编织简单的竹艺小物件。营员们全神贯注地学习竹编技艺,一只只活灵活现的竹编小鸟在营员们手中诞生。尽管手法生疏,但每个人都乐在其中,感受到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
在一天的工业与文化双重体验中,营员们收获的不只是关于现代能源与历史文明的知识,也深刻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他们感悟到中华文明既有厚重的过去,也有蓬勃的现在与未来,而这份认知也让他们更加坚定了解、传承并讲好中国故事的信念。
欧洲壹佰君网责任编辑 王艺洁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