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渡⻛波”背后的较量:作为⼀名华⼈,我为何感到忧⼼
近⽇,在⽶兰⻢尔彭萨机场被捕的中国男⼦徐某案,不但引发了舆论⼴泛关注,同时在华⼈社会也引起了不少波动。美国政府指控他涉嫌⽹络间谍⾏为,要求意⼤利予以引渡,不禁使我们联想起当年孟晚⾈事件在意⼤利的重现。作为⼀名⻓期⽣活在意⼤利的华⼈,我对这起案件的关注不仅出于对法律公正的期望,更出于⼀种深层次的忧虑——这不只是⼀起刑事案件,更是⼀场牵动中美、乃⾄全球战略格局的外交博弈。
从表⾯看,这是⼀个技术⼈员因涉嫌参与⽹络攻击⽽被国际通缉的案例,但从深层⻆度来看,它呈现出四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引渡案件何以成为“外交炸弹”?
当前中美关系紧张,美国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强化其“国家安全”话语体系,频繁将中国科技⼈才与“间谍活动”挂钩。⽽意⼤利,作为欧盟成员、北约盟国,同时⼜是中国在欧洲的重要贸易伙伴,显然成了双⽅博弈中的“桥头堡”。意⼤利司法机关在程序上也⾯临巨⼤压⼒:若拒绝引渡,美国可能指责其“包庇嫌犯”;若同意引渡,中国可能采取贸易、外交等层⾯反制。在“乌斯案”尚未尘埃落定的背景下,⽶兰再次成为外交战场中⼼。徐某,就像是⼀个被困在⼤国⻆⼒之间的“烫⼿⼭芋”。
⼆、程序正义与⼈权保障,不应在政治压⼒下妥协
作为华⼈,我们当然希望徐某是清⽩的,但更重要的是,希望⽆论有罪与否,案件都应在真
实、可靠的证据基础上审理,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若徐某真的遭遇“身份盗⽤”,这本身也是值得⾼度警惕的⽹络安全问题。但倘若此案仅因其“中国籍”“IT技术员”身份就被默认有“嫌疑”,那么它不仅伤害了个体的⼈权尊严,也会让许多在海外从事科技⼯作的华⼈陷⼊“⽆形的审视”。在全球科技竞争激烈的今天,华⼈⾼技术⼈才在⼀些国家已隐隐遭遇“有罪推定”的尴尬——这不应成为⼀个常态。我们呼吁意⼤利⽅⾯能真正秉持司法独⽴,避免将个体命运变成外交牌桌上的筹码。
三、海外华⼈不该成为政治较量的“附带牺牲品”
我们这些在意⼤利⽣活、⼯作的华⼈,⼤多秉持守法⾃律、踏实⽣活的态度。看到这样的新闻,难免感到焦虑。不是因为⽀持违法⾏为,⽽是因为在“国家安全”帽⼦的泛化下,个体的合法权益很容易被模糊。此案尚未定论,我们不应先⼊为主,但从以往类似事件看,华⼈学者、⼯程师、甚⾄普通留学⽣,曾在⻄⽅⼀些国家被“⽆端羁押”甚⾄“强⾏遣返”,事后被证实⽆罪者也不在少数。⽽真正受伤的,除了当事⼈,还有整个海外华⼈群体对公平、公正环境的信⼼。
四、理性与公平,是国际社会应共同捍卫的准则
我们不希望看到中美之间的对抗殃及个⼈命运,也不希望意⼤利在权衡两⼤强权压⼒下忘记了基本的法律原则。⽆论结果如何,我们期待的,是⼀次基于证据的审理、⼀次维护正义的判决,⽽不是⼀次被政治左右的象征性操作。徐某的案件,也许只是⼀个缩影。但它让我们再次深刻认识到:作为华⼈,我们既要为⾃身合法权益发声,也要提醒国际社会,在纷繁复杂的地缘博弈中,别让个体成为牺牲品。我们也期望意⼤利政府秉持公正的态度,圆满处理这件事情。
作者:周建煌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