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壹佰君2025年9月24日意大利米兰电:9月24日下午,中国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中心主任、中国龙舟协会主席刘君柱一行到访意大利米兰中龙龙舟俱乐部,受到中龙龙舟队队长管纬及全体队员的热烈欢迎。双方在米兰Idroscalo 划船俱乐部举行了深入的交流座谈会,共同探讨龙舟运动在中意两国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合作方向。米兰Idroscalo 划船俱乐部主席和秘书长应邀出席了此次座谈,会议氛围热烈而富有建设性。
(座谈交流会现场)
座谈会上,浙江省龙舟协会专职秘书长、温州市龙舟协会秘书长金凯首先代表中国龙舟协会代表团,向与会人员介绍此行的初衷与愿景。他指出,此次到访旨在深入了解米兰中龙龙舟俱乐部的发展现状与需求,推动双方在体育文化层面的合作交流,同时为龙舟运动在海外的传播提供有力支持。
(中龙龙舟队队长管纬)
中龙龙舟队队长管纬在致辞中,对刘君柱主席一行的莅临指导表示诚挚感谢。他详细介绍了米兰中龙龙舟俱乐部的建设历程、目前的发展状况及面临的困难。他指出,俱乐部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推广和传承中国传统龙舟文化,在意大利社会中逐渐形成影响力。然而,俱乐部在人才培养、训练条件以及赛事资源方面仍存在一定瓶颈。
管纬队长希望,中国龙舟协会能够给予更多指导与支持,帮助米兰中龙龙舟队在海外更好地扎根与发展。他强调,中龙龙舟队始终坚持将中国传统文化与体育精神相结合,努力在异国他乡展示中国龙舟的独特魅力。
(Idroscalo 划船俱乐部主席)
米兰Idroscalo 划船俱乐部主席在发言中,对刘君柱主席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他向来宾详细介绍了Idroscalo俱乐部的发展情况。据悉,该俱乐部位于米兰郊外风景壮丽的同名水域,成立于2001年,由拥有近百年历史的CKCC与GMC两家桨板及划船俱乐部合并而成,是意大利最具影响力的水上运动机构之一。
俱乐部主席表示,Idroscalo长期致力于推广皮划艇、赛艇及桨板等运动,旗下教练均获得皮划艇和赛艇联合会认证,具备丰富的训练与参赛经验。俱乐部不仅在国内外赛事中屡获佳绩,还注重青少年培养,为孩子们提供多样化的训练课程,既鼓励竞技精神,也强调团队协作与个人成长。他特别提到,见证米兰中龙龙舟队的发展,让他深切感受到中国队员的拼搏潜力与中国龙舟文化的深厚底蕴。他期待未来与中国龙舟协会在文化与体育领域开展更广泛的合作。
(刘君柱主席)
在听取了各方发言后,刘君柱主席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龙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团结、拼搏与协作精神的重要象征。随着中国龙舟运动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海外侨胞及外国友人参与其中,龙舟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刘君柱主席表示,2025年恰逢中意建交55周年,这为双方深化体育与文化合作提供了难得契机。他希望米兰中龙龙舟队能够继续发扬拼搏精神,传承龙舟文化,把龙舟运动作为沟通中意友谊的桥梁。同时,他也诚挚邀请Idroscalo划船俱乐部主席及成员组团访问中国,亲身感受中国龙舟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座谈交流会现场)
“龙舟运动不仅是一项体育项目,更是一种文化表达和精神象征。”刘君柱主席强调,“中国龙舟协会将全力支持米兰中龙龙舟俱乐部的发展,助力龙舟文化在欧洲的传播,让世界通过龙舟更好地认识中国、理解中国。”
在自由交流环节,刘君柱主席认真倾听了中龙龙舟队成员的发言,详细了解了他们在训练与比赛中遇到的困难。他对队员们克服条件限制、坚持传承中华文化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示协会将在教练培训、赛事对接及文化传播等方面提供更多资源和帮助。
双方代表围绕龙舟运动在海外的普及途径、青少年培养模式、跨文化交流机制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与会人员一致认为,龙舟运动不仅是体育竞技的舞台,更是促进文化互鉴、增进民心相通的重要纽带。
此次座谈交流,不仅加深了中国龙舟协会与米兰中龙龙舟俱乐部、Idroscalo 划船俱乐部之间的了解,也为中意两国在龙舟运动及传统文化领域的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双方将探索更多合作形式,包括举办联合训练营、开展友谊赛、互派教练与运动员交流等,让龙舟文化在中意两国的水域上激起更多浪花。
(与会人员合影)
随着中意建交55周年的历史契机,中龙龙舟队及相关机构将继续肩负起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把龙舟运动的激情与团结精神带给更多人群。正如刘君柱主席所言:“龙舟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世界体育大家庭的一部分。我们愿与世界分享龙舟精神,让龙舟成为连通中外友谊的桥梁。”
此次访问与交流活动圆满结束,标志着中意龙舟文化合作迈上了新的台阶。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龙舟文化必将走得更远、飞得更高,成为中意乃至中欧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参加座谈会的还有中国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二部副主任、亚洲龙舟联合会秘书长、中国龙舟协会秘书长何懿,意大利公羊会主席、意大利中华龙舟协会主席周龙,温州市龙舟协会青少年发展委员会主任徐章李,体坛周报驻意大利记者沈天浩等。
欧洲壹佰君网责任编辑 李铭 赖韵竹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